2021/2/2 18:02:10 來源:www.f-dom.com 點擊次數: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2020年面對疫情巨大沖擊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我國國民經濟在一季度下降后逐季恢復,您怎么樣評價全年經濟運行的表現?我們全年目標任務是否完成?謝謝。
寧吉喆:
謝謝,你這個問題很重要。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的目標任務已經完成,并且完成的情況是好于預期的!笆濉币巹潏A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經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3月下旬,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4月中旬,規模以上企業開工率超過了90%。二季度GDP增長3.2%,由負轉正。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全年經濟增長2.3%,預計將成為全球****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1萬億美元以上的主要經濟體全球有18個,現在大多數****的數據還沒出來,根據前三個季度的數據,我們是****正增長的,預計也是全年****正增長的。2020年我國GDP達到101.6萬億元,經濟總量邁上百萬億元新的大臺階。
二是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F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現象歷史性消除。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較快增長,2020年貧困人口較多的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甘肅、寧夏、新疆七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均高于全國農村居民增速0.2-1.7個百分點。
三是宏觀調控成效顯著。季度經濟增長指標恢復至常態水平,四季度,GDP同比增長6.5%,比上年同期高0.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1%,比上年同期高1.1個百分點。全年就業物價預期目標較好完成,2020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平均5.6%,低于6%左右的預期目標。2020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2.5%,低于3.5%左右的預期目標。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國際收支總體改善,2020年末,外匯儲備余額32165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086億美元。單位GDP能耗實現了下降,2020年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已經實現,好于預期。
四是“六穩”“六!甭涞仫@效。居民就業得到保障,12月份,全國25-59歲就業主體人口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7%,恢復至上年同期水平;久裆U嫌辛,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同比名義增長8.7%,這表明兜底保障的力度加大。市場主體活力增強,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4%,連續6個月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糧食能源供給增加,2020年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一次能源生產總量比上年增長2.8%左右。產業鏈、供應鏈基本穩定,行業的增長面持續拓展,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41個大類行業中25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比前三季度增加5個;鶎舆\轉得到較好維護,1-11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與基層“三!庇嘘P的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扶貧支出分別增長9.8%、9.5%、9.2%。
五是改革開放創造發展奇跡。多種所有制企業效益均得到改善。11月份,國有控股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連續6個月正增長。1-11月,外商及港澳臺投資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4.3%,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7個百分點;私營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8%,前三季度是下降0.5%,表明多種所有制工業企業效益全面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四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達78%,比三季度回升1.3個百分點,為2013年以來的****點!胺殴芊备母锍尚Ю^續顯現,1-11月,日均新設企業2.2萬戶,日均凈增1.2萬戶。2020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1%,快于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4.3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4.8%。外貿外資增長好于預期,在全球貿易和跨境投資大幅萎縮的情況下,2020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1.9%。1-11月份,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3%。
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笆濉币巹澲饕繕巳蝿找呀浲瓿。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重大工程項目基本完成,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三大攻堅戰取得重大突破,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批脫貧攻堅普查結果顯示,138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飲水安全也得到保障。污染防治效果顯著,2020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的比例達87%,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取得成效,金融風險總體可控,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新增就業五年超過6000萬人,已建成世界上規模****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障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障覆蓋近10億人!拔逦灰惑w”總體布局統籌推進,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顯著增強。
總體上看,我國經濟在極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成就,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這些成績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的情況下取得的,來之不易,成之惟艱。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團結奮斗的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充分展現。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我們注意到2020年我國GDP已經超過100萬億元,對中國經濟來說意味著什么?對于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哪些重要意義?謝謝。
寧吉喆:
這個題目很抓住要害。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了100萬億元大關,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又躍上一個新的大臺階。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標志性意義。
****,這標志著我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101.6萬億元人民幣,歷史上****突破100萬億。2000年,我國經濟總量邁上10萬億元的臺階,2012年突破了50萬億元,2020年又突破100萬億元。20年內,經濟總量規模擴大至10倍,成就舉世矚目。按照目前測算的年平均匯率折算,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4.7萬億美元左右,穩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預計達到17%左右。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穩居中等偏上收入****行列,與高收入****發展的差距繼續縮小。
第二,這標志著我國科技實力不斷進步。重大科技成果過去一年持續涌現!版隙鹞逄枴背晒Φ窃虏⒉蓸臃祷,“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正式開放運行,“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載人潛水艇“奮斗號”下潛突破萬米,量子計算機“九章”成功研制!翱缮暇盘鞌堅、可下五洋捉鱉”成為現實?萍紕撔氯遮吇钴S,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這標志著我國經濟實力顯著提升,我國工農業生產能力明顯增強。2020年,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新高,持續居世界****位。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位,制造業增加值預計連續11年居世界****位;A設施不斷改善,高速鐵路營運總里程達到3.8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過15.5萬公里,5G終端連接數已超過2億,均居世界****。信息、商務、研發、營銷等現代服務業持續發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已經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第四,這為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挖掘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的潛力。我國人口規模居世界****,中等收入群體也是世界****的,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40萬億元,**終消費支出超過55萬億元,資本形成總額也接近45萬億元,這將助推我國超大市場規模的優勢進一步發揮。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仍然是世界上****的發展中****,人均GDP仍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與主要發達****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差距還比較大,創新能力仍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要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遠景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還需要艱苦奮斗,不懈努力。謝謝。
路透社記者:
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3.9%,12月份的增長也比較乏力,這是不是和疫情情況有關?請問2021年會出臺哪些刺激消費的政策?2021年投資和出口的情況會如何?謝謝。
寧吉喆:
你及時閱讀了數據,提出了問題。正像你所指出的,消費在經濟發展當中起到基礎的作用。過去一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全年看仍然是負增長,但是三四季度已經轉正,特別是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達到了4.6%,這個速度已經開始接近前幾年的正常水平。12月份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增速略有一點波動,確實也是受到幾個地方散發疫情的影響。但是從整個大勢來看,我國消費在生產供給不斷增強的同時,還是繼續發揮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因素。從2021年的情況看,支撐經濟穩定恢復的有利因素是比較多的,我國經濟有基礎也有條件延續穩健復蘇態勢。雖然當前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仍然較大,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而且正在顯現。
一是物質基礎雄厚。目前我國農業基礎地位是鞏固的,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都超過1.3萬億斤。工業主導作用增強,工業增加值超過30萬億元;A設施日益完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保障作用增強。這是2021年我們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支持經濟持續恢復,確保人民基本生活的強大物質基礎。
二是產業體系完整。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建成了世界上**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是全世界****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貨物貿易總量居世界****,是120多個****和地區的****貿易伙伴。過去一年,面對疫情的沖擊,產業體系顯示出強大的組織調整能力和韌性。2021年,面臨不確定性的考驗,我國完整的生產協作體系和配套能力將會繼續發揮有效作用。
三是市場空間廣闊。我國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96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擁有全球****成長性的內需市場,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是明顯的,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調整升級將拉動產業結構、投資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為經濟持續發展注入內生動力。新的一年,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化,廣闊的國內市場都是我們發展的立足之地和回旋空間。
四是科技實力強大,我國科技創新日趨活躍,研發投入總量已達到世界第二,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已成為世界****的國際專利申請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我們的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無論是前幾年經濟下行壓力,還是去年疫情沖擊,這點都沒有改變。產業的數字化、數字的產業化趨勢明顯,反過來也促進更多線上消費的實現。這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驅動力。
五是人力資源豐富。我國勞動力供給規模居世界前列,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近9億,技能人才達到2億人,研發人員總量也居世界首位。這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本和智力支撐。
特別是黨的堅強領導、顯著的制度優勢是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的根本保證。黨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的駕馭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日臻成熟的經濟治理能力,精準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成效的制勝法寶。
盡管近期一些地方疫情散發,但總的看,對經濟的影響是可控的。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蔓延的態勢仍在持續,近期國內一些地方出現散發病例乃至局部聚集性疫情,這對經濟持續恢復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你剛才講12月份市場零售增速回落,也是一個反映。
總的看,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控制疫情蔓延。前期疫情防控積累了豐富經驗,發生疫情的地方迅速采取行動有利于遏制疫情的擴散,推行科學防控手段有利于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實行精細化防控舉措降低了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目前,大多數地區生產生活正常運轉,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疫情影響可控。當然,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需要繼續努力。你剛才問到今年的投資政策、消費政策,都會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更加精準有效實施財政、貨幣、就業、投資、消費、區域、產業等政策,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總的看,2020年,消費發揮了基礎性作用,投資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全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三次產業投資、社會領域投資、基礎設施投資都實現了正增長。在新的一年,關于投資政策,還是要繼續發揮投資補短板的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作了部署,確保投資強弱項、上水平發揮應有的作用。
進出口去年是逆勢增長,前兩天海關總署已經專門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去年前兩個季度進出口形勢受到疫情沖擊影響很大,后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另外,我剛才介紹的這些優勢,我們的產業體系比較完整,保證了暢通的物流體系,滿足世界上一些****對防疫產品、居家生活和辦公用品的需求,所以三四季度進出口就回升了,全年難得實現了正增長。今年疫情仍然在世界上蔓延,世界各國對防疫產品、對生產生活用品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我們在立足內需的情況下,還要適應國際需求,拓展外需,預計進出口有望延續
目前態勢。謝謝。
香港紫荊雜志記者:
2020年,我國在高質量發展方面進展如何?有哪些具體表現?在您看來,2021年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哪些著力點?謝謝。
寧吉喆:
你的問題水平很高。去年,新冠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一些影響。但是,各地區各部門在穩就業保民生,穩住經濟基本盤的同時,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培育壯大新動能,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一是創新的****動力持續增強。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快速發展,2020年1-11月份,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6%,快于規模以上服務業7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重達到了24.9%,比上年提高;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的產量都是高位增長,分別為19.1%、17.3%、16.2%?萍夹椭行∑髽I、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突破了20萬家;剛才我介紹的上天下海的科學探測都實現了重大突破。
二是協調內生的特點日益凸顯。產業結構轉型邁出新步伐,全年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6%、7.1%,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8和4.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需求結構的調整取得新的進展,高技術產業、社會領域的投資均比上年增長10%以上,為10.6%、11.9%,分別快于全部投資7.7、9個百分點。城鄉區域發展的差距繼續縮小,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
三是綠色發展的底色相當亮麗。節能降耗取得成效,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天然氣、水核風光電等清潔能源的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環境質量也明顯改善,全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比上年下降8.3%。水環境方面,194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提高了8.5個百分點。
四是開放必由之路十分開闊。2020年我們隆重慶祝深圳等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上海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先行先試變成了示范引領,激發出經濟發展的蓬勃動力。在全球貿易和跨境投資萎縮的背景下,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雙雙實現正增長,全國實際使用外資1—11月份增長6.3%,對穩住經濟基本盤發揮了重要作用。過去一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也在加快推動,我們與“一帶一路”沿線****的經貿交往活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這些都為開放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五是共享根本目的更加鮮明。脫貧攻堅成效顯著,既消除了****貧困,又消除了區域性整體貧困。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調查失業率已恢復到上年同期水平,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2月份****的時候達到了6.2%,12月份降到了5.2%。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快速增長。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構建,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繁榮發展,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持續加強。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年,“十四五”規劃的主題就是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要務,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不斷鞏固疫情防控和經濟穩定恢復發展態勢,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著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把高質量發展貫穿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全過程。謝謝。
彭博社記者:
有兩個比較技術性的問題,****,進出口、消費和投資這三項對于經濟增長的拉動情況分別怎樣?第二,中國的人口出生率什么時候能夠公布?謝謝。
寧吉喆:
剛才提到投資、消費、進出口被稱為三駕馬車,你這個問題問得更加直接。我們明天會公布三駕馬車情況。判斷三大需求對經濟的影響,我首先要向你介紹總量。
****,從總量看,2020年**終消費率接近55%,2011-2019年,我國的消費率平均為53.4%,2020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但**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達到54.3%,高于資本形成總額11.2個百分點,為近年來的****水平,消費仍然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第二,從增量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是逐季增強的。隨著我國經濟運行穩步恢復,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度逐季回升。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三季度加快了3.7個百分點;**終消費增長拉動經濟增長2.6個百分點,比三季度上升了1.2個百分點。隨著疫情進一步得到有效控制,消費需求的動力也將進一步恢復。貨物與服務貿易凈出口在過去一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然是正的。衡量進出口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能光看增速或貢獻率,也要看總量。增量首先是正增長,正的貢獻因素。從總量上看,進出口總額相當于GDP的比重,中國在各個大國當中是比較高的,占到30%以上。大國一般都是以內需為主,在開放的條件下,實現經濟循環,我們這個比重比美國、日本這些經濟大國還要高。所以綜合兩個方面來看,進出口的作用還是相當重要的。
經濟增長要依靠內需,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需要在開放中更好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從我國的情況看,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2013-2019年為60%左右,如果和發達經濟體70%、80%的水平相比,還是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發展階段不一樣,所以必須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完善消費政策,改進消費環境,開拓更多的消費增長點。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也很重要,2020年投資在促進經濟恢復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下一步,還要加大有效投資的力度,把我國較高的國民儲蓄率轉化為實際投資的成果,同時必須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更好地發揮三駕馬車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積極作用。
你剛才還問到人口的問題,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去年11月1日全面展開,700多萬普查員深入社區、城鄉,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現場登記已經完成,目前在進行質量抽查核實和初步匯總過程中。人口普查是十年一次,第六次人口普查也是在11月份進行的,于第二年4月份公布。今年人口普查的結果也將在4月份向全社會公布,今天提供不了數據,請理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都提出了要求,統計部門通過人口普查和日常調查,把人口數據搞得真實、準確、可靠,為制定人口發展的戰略規劃政策提供科學依據。謝謝。
CNBC記者:
對于今年經濟考慮到的一些重要挑戰,比如去年消費的情況,消費在中國的發展中,有一些經濟學家希望占更多,更多發揮能力。疫情在國內或者國外的蔓延,有很多分析,會產生對中國經濟的擔憂。您怎么看這些?謝謝。
寧吉喆:
面臨全球疫情蔓延,增強風險憂患意識是極為必要的,F在遍觀全球,疫情在一些****二次、三次反彈,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是在加大的。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也尚不牢固?偟闹笜耸欠定回升、好于預期的,但是有一些結構性指標不是那么理想,有一些問題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都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繼續促進經濟穩定復蘇,保持在合理區間。我們既要看到挑戰、困難、風險的一面,也要看到機遇、有利和希望的一面,挑戰是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總體上看,機遇仍然是大于挑戰的。從去年宏觀調控和企業恢復的情況看,有一些挑戰一旦戰勝了就會轉化為機遇。比如,應對新冠疫情本來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由于我們堅持科技創新、改革開放,各種市場主體都發揮了作用,發展了數字經濟、創業創新,這就變成了機遇。網上零售額,包括線上的教育、醫療等,都發展得很好,線上和線下結合,優勢就更大了。全球疫情本來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特別是我們現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很大。受國際疫情影響,使得對防疫產品,包括口罩、防護服、居家辦公用品等都有很大的需求。我們有完整的產業體系,有國際物流的保證,促進物流的暢通,所以使得挑戰也變成了機遇,實現了貿易的正增長。不光是數據,**主要還滿足了世界人民抗疫的需要,救命大于天;不光是經濟意義,還有人道主義等,發揮了對全球的積極作用。我們國內更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所以要把經濟數據和挑戰、機遇結合起來分析。我國仍處在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面對挑戰,要發揮優勢、克服困難,實現經濟的持續恢復、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謝謝。
香港商報記者:
2020年民生領域的保障成效怎么樣?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乏力,對此您怎么看?另外,城市與農村不同收入水平群體之間收入有什么變化?謝謝。
寧吉喆:
民生大于天,是**重要的領域。過去一年,民生的保障是有力有效的,突出表現在三個比較重要的方面,一是就業擴大,二是價格總體穩定,三是收入繼續增長。前面我介紹了不少就業的數據,應該說就業情況達到了預期目標,好于預期。在經濟恢復和就業優先政策的支撐下,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比預期900萬人的目標增長了不少,城鎮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都在預期目標之下,說明去年把穩就業、保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各級政府、各市場主體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就是物價總體穩定。去年年初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食品價格,特別是豬肉價格上漲比較快,在疫情條件下,各地方、各部門、各市場主體一起努力增加食品的供應,特別是生豬生產流通和消費保障。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到四季度,生豬存欄、出欄都得到明顯改善,我們加大了豬肉的進口,保障了國內的供應,使得豬肉價格四季度明顯回落。豬肉價格去年年初漲幅超過100%,之前連續上漲19個月,到了10-12月份,同比分別下降2.8%、12.5%、1.3%,同比是下降的趨勢。整個食品價格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呈回落態勢。
還有居民收入增長好于預期,實現了與經濟增長的基本同步。一至四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實際增速分別為-3.9%、-1.3%、-0.6%、2.1%,逐季好轉,全年實現了與經濟增長率基本同步。居民收入增長有幾個特點:一是居民轉移凈收入較快增長,帶動了居民收入穩定增長。轉移凈收入反映了保底的政策,上調養老金、退休金標準,加大社會救濟、臨時救助,使得全國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全年增長了8.7%,其中居民人均養老金和離退休金增長了7.8%,社會救濟和補助收入增長了18.7%,政策性生活補貼收入增長了12.7%。二是保就業的政策促進了工資收入的回升。包括強化穩崗就業、鼓勵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比上年增長4.3%,高于整個居民收入2.1%。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長2.8%。三是市場主體帶動了經營凈收入由降轉升。稅費減免和金融支持政策,使得居民家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全年全國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增長了1.1%,前三季度還是下降的,受到疫情的影響比較大。
關于第二個問題,城鄉區域和不同群體收入差距有所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剛才我已經介紹了,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56,比上年縮小0.08。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增長快于東部。東部去年增長4.6%,西部增長6%,東西部地區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縮小。低收入群體的增長快于全體。按居民五等分收入分組,全國居民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6.6%,增速高于全國居民名義增速1.9個百分點,其中農村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8%,增速高于全國居民平均水平5.1個百分點,所以從就業、物價、收入這方面統計的數字可以看出,民生保障政策有力有效,實際效果彰顯。
下一步,要進一步推動經濟穩定恢復,加強重點群體就業幫扶,進一步穩定就業,做好保供穩價工作,加強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扎實做好保市場主體的工作,鞏固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基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動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請問寧局長,2020年三次產業均實現正增長,出現了哪些新情況和新特點?四季度工業生產是否已回到正常區間?謝謝。
寧吉喆:
你這個題目反映了結論。2020年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不僅實現了總體經濟的正增長,而且三次產業也都實現了協同恢復發展。企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的水平,全年看是穩步提升的。
一是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穩固。2020年,農業生產克服疫情沖擊、洪澇災害等影響,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生豬產能快速恢復,禽蛋奶產量穩定增長,農業生產好于預期。全年****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從歷年情況看,3%是一個比較好的速度。分季度看,一季度為-3.2%,二三四季度分別達到了3.3%、3.9%、4.1%,F代農業發展也比較好,選育出多個畝產超過1000公斤的超級稻新品種。
二是工業生產企穩回升。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總體呈現穩步恢復、逐季回升的態勢。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8%,其中制造業增長3.4%,制造業快于整個工業。分季度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增速分別為-8.4%、4.4%、5.8%、7.1%,從季度看,回到了正常的增長水平。特別是支柱產業的支撐作用在增強,裝備制造業加快恢復,2020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6%,高于全部規上工業平均水平3.8個點,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70.6%。三四季度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新產業新產品蓬勃發展。2020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加7.1%,快于全部規上工業4.3個百分點。很多產品大幅增產,比如3D打印設備、智能手表、民用無人機、集成電路圓片,這些新興產品增速都達到1倍以上,市場需求很大。
三是服務業逐步恢復。服務業生產經營在年初大幅下滑后,呈現逐季恢復態勢,主要指標持續改善,新動能表現活躍,市場信心不斷增強。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1%,分季度看,一季度是-5.2%,二季度恢復到正增長,為1.9%,三季度為4.3%,四季度為6.7%。以新技術為引領的現代服務業領域增勢較好。1-11月,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分別達到12%、11%、8.6%。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擴張。疫情催生了新型商業模式,推動了線上線下加速融合,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短視頻、直播帶貨等在線娛樂、在線營銷逆勢增長,遠程辦公、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等新模式成長壯大,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年還要繼續發揮作用。
2020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達到了去年全年的高點。但是從近兩年的月度增速來看,仍處于正常區間。比如2019年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度增速也達到過8.5%。
觀察產業發展,傳統產業的改造步伐也在加快,主要是適應需求,加大研發銷售,促進服務業與工業、農業的融合。我們的產業發展前景廣闊,還會迸發出新的潛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