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7 1:26:14 來源:www.f-dom.com 點擊次數:
第三批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以下簡稱“規范條件”)的紫銅排企業名單已正式對外公告。至此,工業和信息化部歷時三年分三批公告了305家規范企業名單,使多年來“潛伏”鋼鐵產能露出水面,大限度地消除了鋼鐵行業管理盲區,促進了鋼鐵行業規范經營和產能過剩矛盾化解。這一工作是落實國務院轉變政府職能、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具體舉措,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反響,受到地方和行業的普遍關注和認同。
《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明確指出:當前,我國出現產能嚴重過剩主要受發展階段、發展理念和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體制機制方面,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滯后,政策、規劃、標準、環保等引導和約束不強,投資體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美債回吐漲幅收低因紫銅排新債進場且經濟仍被看好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不到位,導致生產要素價格扭曲,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健全,市場機制作用未能有效發揮,落后產能退出渠道不暢,產能過剩矛盾不斷加劇。按照“堅持尊重市場規律與改善宏觀調控相結合、堅持完善政策措施與深化改革創新相結合”等基本原則,通過5年努力,實現“產能規;竞侠、發展質量明顯改善、長效機制初步建立”的主要目標。
多年來,****對鋼鐵行業的調控思路主要是通過事前審批方式控制產能,由于審批核準制度滯后于市場需求,致使政策調控產能的成效不佳。據統計,從2005年《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發布以來****審批的鋼鐵項目不足1億噸,但全國鋼鐵產能卻增加了7億噸以上,行業內大規模項目建設愈演愈烈,****在控制產能方面基本失控,相當一部分鋼鐵企業游離在行業管理之外,即使一些大型國有鋼鐵企業,也存在大量未經審批自行建設的鋼鐵項目,鋼鐵行業宏觀管理走入了“死胡同”。